1、<勇敢的心>威廉.华莱士(1272-1304)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关于他的情况多见诸于一些传奇故事,真正的史料现存不多,他出生在苏格兰帕瑟林教区的艾德斯列,父亲是苏格兰高等贵族詹姆斯.斯蒂沃德的奴仆。
(资料图)
2、华莱士因此在帕瑟林的教堂接受一些教育,据说他懂拉丁文和法语,而这些可能是他当牧师的叔父教给他的。
3、在1297年左右,他和梅伦.布拉德夫特结了婚,梅伦后来在一次英军的突击行动中被杀害,而影片不同的是,此时,华莱士已经发动起义了,英格兰人杀死梅伦正是出于对华莱士起义叛乱的报复。
4、 当华莱士带领队伍反抗英军之时,另一支抗起义也在同时爆发了,那就是安德鲁.穆拉领导的起义,苏格兰这种混乱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原苏格兰王约翰.巴里奥向英格兰拱手让出了苏格兰的统治权,英王爱德华一世为稳固统治,对苏格兰采取了高压政策,横征暴敛,却最终导致了苏格兰人的反抗。
5、这些起义的兴起不仅带动起了普通的苏格兰人民,后来也受到了苏格兰贵族们的支持,他们也想早日摆脱英格兰的压迫,因此他们拉拢苏格兰义军,以贵族为核心的苏格兰抗英联盟组成了。
6、. 然而好景不长,1297年7月,苏格兰贵族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向英格兰人投降,联盟从此解体,华莱士和安德鲁.穆拉两人开始掌控已经四分五裂的义军,并且最终将他们归拢成为一支独立的抗英大军。
7、 这之后,义军连打了几个大胜仗,在斯蒂林一战中,他们以少胜多,几乎全歼来战的英军,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从此名声大震。
8、然而,在战斗中,安德鲁.穆拉不幸战死,华莱士失去了一位无法替代的好伙伴,从此,他开始一人统帅大军。
9、 华莱士的所作所为再次被摇摆不定苏格兰贵族所关注,他们授予了他爵士。
10、由此可见,华莱士在当时苏格兰人民包括贵族眼里的地位以及他们对于苏格兰赢得自由的渴望。
11、 尽管华莱士雄心勃勃要为苏格兰的自由而战,但英军的队伍毕竟远比他们强大的多,在1298年的法兰克林之战中,苏格兰义军全军覆没,华莱士只身逃了出来。
12、 在此之后直到他1304年被俘虏的6年里,很少的人知道华莱士的行踪,有传说他在英格兰北部组织了一些游击战斗,也有说法他曾到欧洲大陆的挪威、法国、甚至罗马教皇那里寻找援助,从菲利浦四世发往罗马的一封提到华莱士的信来推断,华莱士1300年左右的确到过罗马。
13、 零星的游击战持续到1303年,当时人们并不清楚那是否真的是华莱士所为,但由于爱德华一世被这些袭击所激怒,扬言要捉拿华莱士,华莱士因此再度扬名,也更加成为苏格兰人民心中的传奇英雄。
14、 根据传说,华莱士是被苏格兰叛徒出卖被抓的,被抓后,他立即被押往了伦敦,在1304年8月23日被处死。
15、当时英格兰当政者将华莱士宣传成为一个残忍、罪恶、滥杀无辜的十恶不赦歹徒形象,因此在他服刑当天,人们不断向他身上抛扔腐臭的食品,并且高呼绞死他。
16、在简短的审判之后,华莱士被判杀人及叛国罪,施以极刑,他的尸体被分为四块,分别送到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四个地方,他的头被悬挂在伦敦桥上示众,以警告那些试图反叛的人。
17、 华莱士的一生追寻自由,并且至死不渝,死时年仅32岁,他最钟爱的一首诗中这样说道: Freedom is best, I tell thee true, of all things to be won. Then never live within the bond of slavery, my son. 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苏格兰看到很多地方看到威廉.华莱士的纪念碑,其中一座在爱丁堡的一侧的 入口处,一座在兰纳克教区教堂门前。
18、而最著名的是在斯蒂林的华莱士纪念碑。
19、华莱士作为一个民族英雄,他被塑造成了各种各样威武的形象,尽管他只活了32岁,在苏格兰我们还不时可以看到白发银须的华莱士画像,作为苏格兰民族精神的象征,他永远活在苏格兰人民的心中。
20、《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是一部以贝里昂为主角的故事,但与历史史实出入较大。
21、伊贝林的贝里昂(卒于1193年),为十二世纪耶路撒冷王国十字军中重要的贵族。
22、1150年,其兄休死后,伊贝林城被过继予欲保持原爵位的拉姆拉男爵鲍德温 (Lord of Ramla) ,后转让予贝里昂。
23、1174年,贝里昂的鲍德温支持的黎波里的雷蒙三世 (Raymond III of Tripoli) 取代普兰西的米尔斯 (Miles of Plancy) 为国王鲍德温四世(Baldwin IV)之摄政王。
24、1177年,兄弟参与蒙吉萨战役 (Battle of Montgisard)。
25、同年,贝里昂与阿马里克一世(King Amalric I) 之遗孀玛利亚康尼娜 (Maria Comnena)结婚并继承那不勒斯之爵位。
26、 1183年,贝里昂兄弟支持雷蒙反对当时的摄政王,西比尔 (Sibylla) 之夫,吕济尼昂的吕西尼昂的盖伊 (Guy of Lusignan)。
27、同年,贝里昂出席了鲍德温五世 (Baldwin V) 的加冕典礼,当时鲍德温四世犹在世,此一加冕是为了阻止盖伊为王而举行的。
28、1185年,鲍德温四世去世,当时年仅八岁的鲍德温五世正式即位,却在隔年就死亡了。
29、雷蒙本欲立托伦的韩福瑞四世 (Humphrey IV of Toron) 为王,但他拒绝并支持盖伊。
30、贝里昂勉强宣誓效忠 盖伊,而其兄则因拒绝而被放逐至安条克 (Antioch)。
31、 贝里昂仍留在耶路撒冷王国,并由1187年海廷会战(Battle of Hattin) 的溃败中生还。
32、与王后西比尔 (Queen Sibylla) 及牧首希拉克略 (Patriarch Heraclius) 一同,他守御耶路撒冷并在稍晚 (同年十月) 的投降中与撒拉丁 (Saladin) 谈判。
33、伊贝林,那不勒斯,拉姆拉及贝里昂的所有其它领地在 海廷之役 后被 撒拉丁 占领,但贝里昂及其家人得以逃至的黎波里。
34、在盖伊与蒙费拉的康拉德(Conrad de Montferrat) 王权争夺中,贝里昂 一开始支持 盖伊 ,但其后与 玛利亚 密谋,以康拉德与耶路撒冷的伊莎贝拉 (Isabella of Jerusalem,玛利亚 与 阿马里克一世 的女儿) 的婚姻为条件,转而支持康拉德。
35、康拉德 死后,伊莎贝拉 嫁给 香槟的亨利二世 (Henry II of Champagne) ,贝里昂则为亨利的顾问,并在1192年,帮助英国的理查一世 (Richard I of England) 和撒拉丁协议停战,终止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Third Crusade) 。
36、伊贝林仍在撒拉丁的控制之下,但理查将凯蒙特 (Caymont) 的统治权给予贝里昂做为补偿。
37、 1193年,贝里昂去世。
38、其子伊贝林的约翰 (John of Ibelin) 为贝鲁特男爵 (Lord of Beirut)及耶路撒冷的治安官。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